來源:晉中日報時間:2024-08-30
介子平
何物能永恒,青史幾行名姓,北邙無數(shù)荒丘。因為世間沒有永恒,所以才有太多離別。
“難怪有故人之姿,原來是故人之子”,故人已歿,尚有來者,胎胎相傳,生生不息。千年之冢,不動一抔,千丁之族,未嘗散處,千載之譜系,絲毫不紊,家譜里全是故人的名字。
自由遷徙者既多,離別隨之頻繁,聚時花香滿衣,散時仙氣飄飄。來來往往,若比平常,知道今生再也不會相見,瀟灑一壺酒,舉頭而盡。
有些事,上天讓你做不成,年齡便是個提醒。60歲之后,已無信心千里單行,不再開工浩大項目,以收抵支,不再賒酒賬,更多時候開始與自己道別。
少年好書老彌篤,讀書人將自己受益過的書送人,也算一種自作多情的道別。這世間從不缺讓人心動的新鮮感,觀念的轉(zhuǎn)變,認(rèn)知的更迭,其實就是該道別的均已道別。
膚淺層面的交往,多會惜別,倘若深刻到入木三分地了解,反會各自輕松。老子莊有余,莊子莊不足。妻死,莊子鼓盆而歌,歌曰:“生死本有命,氣形變化中。天地如巨室,歌哭作大通。”輕松的離別,一如輕松的見面,波伏瓦為之預(yù)設(shè)條件,“我渴望能見你一面,但我清楚地知道,唯有你也想見我時,見面才有意義”。與造化者相攜相游,輕松自在,待到莊子病劇,弟子對泣之,應(yīng)曰:“我今死,則誰先?更百年生,則誰后?先不得免,何貪于須臾?”哲人的只言片語里,藏著僅自己可見的內(nèi)心,無人可以感同身受。
不知不覺,心態(tài)全變,所有分手,預(yù)謀已久。故分手時定有一方不難過且慶幸,終于擺脫了試圖的控制,他人的世界,你輕如鴻毛,一方則撕破臉皮,痛不欲生,指責(zé)對方薄幸。有人執(zhí)著于被愛,有人渴望于被認(rèn)可,歷經(jīng)幾次生離死別后,頓覺可以自我救贖,甚至可以落落大方地當(dāng)做笑話講出。允許一切發(fā)生,所有的失去,本就不屬于你。
無人不遺憾,無人不疲倦,即便念念不忘的人與事,也會在念念不忘中遺忘。獨處的滿足感,會淡化一切的離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