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晉中晚報時間:2025-06-26
6月25日是全國低碳日,日前,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廳、省文化和旅游廳、省文物局在山西博物院聯(lián)合發(fā)布我省首條低碳主題游徑“尋找氣候印記:時間與溫度沉‘晉’之旅”。
這條游徑用氣候變化串聯(lián)起平遙古城等12處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,北起云岡石窟,南至永樂宮,沿線包含應縣木塔、崇福寺、五臺山、佛光寺、晉祠、平遙古城、小西天、陶寺遺址、青蓮寺、玉皇廟。通過“文化遺產+低碳守護”模式,構建氣候變化背景下文化遺產保護與綠色發(fā)展創(chuàng)新路徑。
平遙古城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,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。1997年,平遙古城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,其城墻、店鋪、街道、寺廟、民居等共同組成龐大的建筑群,對稱布局,以市樓為軸心,以南大街為軸線,形成左城隍、右衙署、左文廟、右武廟、東道觀的封建禮制格局,總占地面積2.25平方千米,是中國明清城市的杰出范例,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價值。
連日來,不少游客到平遙古城探索低碳之旅,為了增強互動性和體驗性,游客們在游覽過程中通過“三晉綠色生活”小程序和游徑《通關文牒》,了解文化遺產面臨的氣候挑戰(zhàn),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。
據(jù)悉,這條游徑是在山西省2024年發(fā)布《氣候變化下文化遺產保護宣言》基礎上開展的探索,旨在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低碳發(fā)展深度融合,進一步增強公眾對氣候變化與文化遺產保護關系的理解,探索氣候變化科普新形式、講好山西綠色低碳故事,推動社會各界積極踐行低碳理念,參與文化遺產保護。
記者 張凱鵬